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 Inc.)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医学和制药公司。它创建于1849年,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多元化生物制药公司?;匀鹬铝τ谠擞么葱碌目蒲Ъ际跻约叭蜃试蠢锤纳泼扛錾锥蔚慕】岛透l?。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辉瑞公司也曾经差点在历史上“消失”。10年漫长的经济大萧条,辉瑞公司坚持没有解雇一名员工,辉瑞公司对员工的忠诚终于得到了回报,起死回生。(导读)
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给刚刚兴起的辉瑞公司蒙上了阴影,对价格的极度敏感使人们对品牌的兴趣远没有对价格低廉的零售品牌的兴趣大。而“广告”演变成说谎的工具,乏味和无聊的诉求充斥着媒体宣传。
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是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股票价格如决堤洪水般轰然下泄,当天的股票交易量达到1289万股。人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人们不计价格地抛售股票,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股指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高达22%。
经济大萧条的恐慌如同爆发的火山,经济损失如同铺天盖地的火山灰,几乎可以将绝大多数美国公司掩埋?;ば幸邓淙幻荒艹沟仔颐庥谀?,但幸好处于这场灾难的边缘。
1931年至1939年,化工行业产值从26亿美元增长到37亿美元,似乎证明了《化学周刊》的断言:化工行业是“大萧条的反证。正如《化学周刊》指出,化工行业“拥有如此多的客户,其范围从个人到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行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化工行业不会受到经济盛衰的影响。因此,化工行业的发展壮大是历史的必然。而且,19世纪20年代,化工行业在研发领域上的投入相当可观,到30年代,这种势头更是有增无减。
拥有更为庞大的研发规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辉瑞公司的新产品迭出。19世纪30年代成为了维他命、激素和磺胺药的十年。尽管如此,辉瑞公司还是不能完全地逃过这场灾难。在经济大萧条的头一年,公司收益和营业额都有所下降。即使当时美国总统胡佛(Hoover)总统一再信心十足地表示“经济繁荣即将出现”。但事实证明约翰L史密斯(John L. Smith)的预言更加准确。在年度信件中,史密斯先生提醒雇员们应当为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做好准备:
“大量证据表明当前的经济大萧条的形势十分严峻,但我们相信,辉瑞公司中每位重要的人都充分地意识到了经济的不景气,对此也毋庸置疑的。”
辉瑞公司的每个部门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减少产品费用,提高产品质量。此外,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通过精细管理和对管理过程的研究,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和产品质量的改进。
约翰?L?史密斯(John L. Smith)强调,“辉瑞公司的政策是不降低员工的薪水”,但是他无奈地指出,当前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对公司来说,采取减少薪资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必要的。
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辉瑞公司的筹款委员会(ways and meanscommittee)建议,让销售部门的两位老员工退休,如此便可以用节省出来的薪资更好地激励年轻销售员工去创造更好的业绩。一时间公司争端四起。当时,已经73岁的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怒斥委员会这种要求忠于公司的员工强迫退休的做法:
“筹款委员会(ways and means committee)全面细致地考虑过他们那些建议的影响了吗?你们似乎认为这种做法能够激励其他的销售人员,但这种做法也可能使员工感到沮丧,他们会觉得,当自己为公司奉献完青春和汗水,没有利用价值时,就会被无情地一脚踢开,就像无用的老旧木料一样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on fiveminutes notice,like old lumber)”
经济大萧条持续恶化。1932年的美国,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失业(1600万),数百万计的美国人陷入经济困境。1931年,辉瑞公司的销售额猛跌27%,纯收入下降58%。John L. Smith冻结了招聘,暂停了加薪,取消了加班。
辉瑞的不裁员政策究竟能坚持多久,这对谁来说都是个未知数。除了SUCIAC(糖转化为柠檬酸)部门和酒石霜(Cream ofTartar)部门,公司中绝大部分部门都已经开始每周工作四天,约翰L史密斯(John L. Smith)下令“部门长应该使员工轮替工作,这样总体来说可以减少工作小时数。”然而,即便公司的运营成本已经减少,事实上也没有足够的工作可做。似乎“解雇”已成为唯一的最后选择,公司正在一步步地逼近这一底线。
埃米尔辉瑞(Emile Pfizer)担心辉瑞会失去优秀的员工,他知道当经济状况好转后,还需要这些人重新回到公司工作。1932年,他力挽颓势,捐出250,000美元来维持公司雇员每周至少工作三天。当被问及员工将要做些什么时,他回答道,“他们可以涂漆和清洁。”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辉瑞公司在1932年6月减少了员工10%的薪资,但没有一位员工被解雇。埃米尔辉瑞(Emile Pfizer)的这笔250,000美元的捐款,在19世纪30年代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财富。但是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的员工们对埃米尔辉瑞先生的无比忠诚和感激,为公司创造了数倍于捐款数额的经济收益。
在公司与经济大萧条做斗争的时候,眼光独到的领导层仍不惜一切代价,在科学研究方面大力投资。1933年,辉瑞最重要的产品——柠檬酸(citric acid)取得了巨大的研究突破贾斯帕•凯恩Jasper Kane发现了一种糖类产品的副产品——磨柱石(molasses),这可以用来取代价格较高的蔗糖法。1933这一年,辉瑞公司生产了59亿磅柠檬酸,其中的58亿都来自于磨柱石(molasses)。这项新技术不仅为辉瑞节省了数百万美元,还极大地简化了产品的生产工艺。
詹姆斯•柯里退休后,极具创新精神的凯恩接手了SUCIAC(糖转化为柠檬酸)部门所有的研究和实验室工作。一年后,他在Pfizer的新的主导业务——青霉素——的发展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期间,他极大地改进了柠檬酸(citric acid)的生产过程。到了1934年,公司的销售额反弹了18%,净收入也提高53%?;匀鸸咀龅搅丝此撇豢赡茏龅降氖虑?mdash;—咬紧牙关在没有减少任何一支生产队伍的前提下,成功地熬过了漫长的经济大萧条。
辉瑞公司对员工的忠诚在1934年得到了回报。当时,共产主义组织者试图在工厂成立工会,他们在工厂张贴出一则通知,写道:
只有通过工会组织,你们才能获得更高的工资。当老板发现工会时,他们会放声大哭,“共产主义同盟”“局外人!”为什么?因为他们想要迷惑你们,制造争执,削弱地位,摧毁你们的联盟。共产主义者只关注于工厂中的工人?。═HE COMMUNISTSHAVE NO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WORKERS IN YOUR FACTORY?。?/p>
John Anderson 召集董事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撰写了一份通知张贴在工厂。通知如下:
“辉瑞公司的管理层希望工厂里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清楚地明白,公司不会反对你们加入任何的工会,或其他任何你们认为对自己有益的其他组织。
然而,我们公司的员工没必要为了与管理层讨论任何问题而加入工会,也不用为了获得福利而加入任何外部组织。”
辉瑞公司的“门户开放”政策,让员工与管理者充分沟通,让员工与管理者的充分沟通使得尝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美国的化学工人联合会发动了一次罢工,以此回应Anderson 的友好姿态,但是大多数员工都不理睬工会的行为,工会所带来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